首页 > 诗词

【游大窟湖仙洞即景并记】原文-清.洪以南

《游大窟湖仙洞即景并记》作者:清·洪以南
① 编者按: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钞》均题作〈游大窟湖有引〉。又:《台湾诗录》诗题误植为〈怀安蕃通事吴凤〉。
毓秀钟灵,无独有偶,此乃造物无私,以广大众之游骋。是以基隆有仙洞,淡水亦有之,而毫无墨客骚人之迹,诚可慨也。究其原由,盖为隔江潮落,渡涉不易耳。余闻之久矣,小阳月杪,偕张七郎、林金钟二君,买棹往游,时有乡老向导,果于观音峰下大窟湖庄山半,西龙寺侧,竹林深处,见一穴。门仅三尺馀,屈膝而进,可挺立。斜左宽约二间,奇石高低,如床几状,祇供坐卧而已。右有窍,蛇行延阶以上,望之曲折若羊肠,深无底止,牧竖有入者,辄半途而返,畏其险也。然夏凉冬温,地质之异,固为他洞绝无而仅有者。穴前数里之外,汪洋大海,气象万千,实足令人赏玩不置。夕阳欲坠,游兴难销,因赋数绝,以补选胜寻幽家之一缺。世多嗜奇之士,闻风兴起,后我而游者,想必不少也。山灵有知,当不以拙而见诮。〖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钞》处之诗序内容与《台湾日日新报》有多处差异,兹录于后:「湖在观音山麓西龙寺侧,丛竹万竿,境绝幽邃。湖畔有洞,口大可四尺。伛偻而入,内渐高,宽丈馀。石形如几榻,可坐卧,旁一穴,蛇行而上,曲折若羊肠,莫知所止。入者辄半途返,畏其险也。然洞夏凉而冬温,又临大海,自沪尾刺舟可至。从未有游之者。率赋四绝,以酬山灵。」〗


过江联袂喜寻幽,杖策山腰半日游。
鸟道欹斜竹青翠,了无仙迹洞空留
洞前一寺数人家,树不萌芽草不花。
老少争来谈往事,辉开此地作生涯
⑴ 编者按: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钞》、《台湾诗录》内容与《台湾日日新报》有多处差异,兹录于后:「剪江一叶快寻幽,曳杖山腰半日游。岚气浮青丛竹翠,了无仙迹洞空留。」⑵ (作者注:「方外道士辉开者,不知何许人也。六十年前辟谷此洞,廿馀载后羽化,亦云奇矣。」)。(编者按: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钞》、《台湾诗录》内容与《台湾日日新报》有多处差异,兹录于后:「洞前落落几人家,兹录于后:「洞前落落几人家,树老云深石作花。閒与山翁谈逸事,有人小隐学餐霞)

【游大窟湖仙洞即景并记】原文-清.洪以南

     

  • 【鸡林书事】原文-宋末金初诗_吴激
  • 《鸡林书事》作者:宋末金初·吴激箕子朝鲜僻,蓬丘弱水宽。儒风通百粤,旧史记三韩。邑聚从衡接,民居质朴安。犹存古笾豆,兼...

  • 【保阳城西望落翮山】原文-清.查慎行
  • 《保阳城西望落翮山》作者:清·查慎行不断羊肠麓,东来万马趋。数峰衔落日,此路出飞狐。

  • 【九日偕叶松潭广文、陈性初(应元)茂才土地公坑登高即事其一】原文-清.林占梅
  • 《九日偕叶松潭广文、陈性初(应元)茂才土地公坑登高即事 其一 》作者:清·林占梅携朋得得共登临,无数啼禽竞好音。路转板桥...

  • 【自题题画其三】原文-清.林汝梅
  • 《自题题画 其三 》作者:清·林汝梅① 此诗收于王松《台阳诗话》卷上,又载连横《台湾诗乘》卷四。编者按:诗题由编者所拟。濛...

  • 【登清凉山和前韵其二】原文-明.释觉同
  • 《登清凉山和前韵 其二 》作者:明·释觉同天连紫府耸层台,下控南溟一镜开。行绕羊肠通绝顶,笑看虎迹印新苔。毫光每自空中现...

  • 【初发江干】原文-清.查慎行
  • 《初发江干》作者:清·查慎行江路羊肠回,江风羊角合⑴。渐近渔浦潭,忽失六和塔。⑴ 丘长春西游记风初起如羊角者千百须臾合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