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人

清·林培张·诗词作品

全台诗

林培张(1864~1941),字植卿,一作湜卿,又作次逋,号芷庭,嘉义县人〖参考《寄庐遗稿》序文,台北:龙文出版社,2001年;张子文等《台湾历史人物小传:明清暨日据时期》,台北:国家图书馆,2003年12月。〗。清季诸生,曾入罗山书院就读,为进士林启东之弟。大正初,移居台中,任职台湾新闻社汉文部编辑,署其庐曰「寄庐」。林氏学诗,上溯魏晋,旁及白香山、庾肩吾诸家,最后则去其依傍,独辟蹊径。杨近樗谓其作品「善于传神描景,词无泛设,真情流露」,在汉诗坛颇为活跃,曾入「罗山吟社」、「南社」、「嘉社」、「网珊吟社」、「朴雅吟社」,并多次受邀为词宗。与施梅樵、蔡梓舟、傅鹤亭、杨近樗为莫逆交,施梅樵曾于林氏七十岁寿诞发起贺寿徵诗活动,并于其逝世后,选编诗稿三百首,原拟于昭和十八年(1943)冬付梓,因时局紧迫而搁置。1958年诗人节始以油印本发行,前有施梅樵、杨近樗、傅锡祺、蔡梓舟序文,陈子敏等十二人题词。2001年6月,龙文出版社根据施梅樵选编本影印出版。兹以龙文版《寄庐遗稿》为底本,参考《台湾日日新报》、《台南新报》、《台湾文艺丛志》、《鸥社艺苑》、《诗报》等报刊合集编校。(余美玲撰

清·林培张·诗词作品
谒工部林乙垣夫子墓(清·林培张)
七言律诗押庚韵
题注:编者按:《瀛海诗集》、《鸥社艺苑》、《台湾诗录拾遗》均题作〈过台斗坑谒林乙垣夫子墓〉。
发表于1941年作

心香默祝荐杯羹,为答师恩尽弟情。一第还山无限好,五年掌教有馀声。

斯文将丧收残局,净土难寻上玉京。桃李三千惟我在,精灵来鉴老门生。


颐园秋日雅集(拈灰韵)(清·林培张)
七言律诗押灰韵
园在嘉义南门外,距城里许,蓝鹿洲先生公馀游憩处。诗人赖惠川爱其幽雅,买筑奉母,春秋佳日,与诸吟友游宴,博其萱堂欢,故榜曰『颐园』。〖编者按:诗序据《台湾诗醇》补。〗

名园雅称集群才,更喜山城宿雨开。鸥鹭行中牵野藻,讴吟声里覆琼杯。

池环九曲穿芳径,屏耸双峰点翠苔。何幸劳劳尘外客,清秋胜地许追陪。


罗山书院故址(清·林培张)
七言律诗押真韵
题注:发表于1935年作

离离原草绿成茵,甄别人材事总尘。代谢已虚山长席,筵空谁省宰官亲。

春风秋月凭来往,衰柳寒禽自主宾。我向诸罗数遗迹,蚍蜉身世剧翻新。


过王宫保故第(清·林培张)
七言律诗押麻韵
题注:发表于1935年作

门巷萧条野草花,驱车重访故侯家。斯人勋业传青史,旧国河山隔暮霞。

蝴蝶花开罗绮恨,杜鹃声断夕阳斜。棂星谷璧今何处,输与东陵学种瓜。


送尚逊贤友之大埤开医业(清·林培张)
七言律诗押庚韵
题注:发表于1935年作

青年医术负清名,屡證芸窗夙慧惊。报道壶悬临僻壤,无难肱折播仁声。

群居弦诵惭程雪,握手分离怅渭城。此去刀圭条理外,刚柔经史莫观轻。


过新竹呈竹社诸君子(清·林培张)

去年两造郑公庐,为续前游一驻车。自笑形骸无检束,狂奴故态未曾除。

老至方知应世难,毁誉任意太无端。吾生自有嶙峋骨,未肯随波逐急湍。

安道偏悭一面缘,王郎仙去亦经年。纵云聚散关天定,往事追思便怆然。

樽前叙旧慰离怀,得暂盘桓亦是佳。老景夕阳须护惜,重来有约忍相乖。


敬次子清社兄留别原韵(清·林培张)
题注:编者按:《台海诗珠》题作〈次子清社兄移居台北原韵〉,《嘉义县志》题作〈次赖子清赴任台日社留别韵〉。
发表于1928年

灵璈箫管御天空,金石琅琅拜下风。十色五光华实茂,齐髡汉朔滑稽工。

斯文有价忘劳鹿,芸草生香杀蠹虫。藉此观摩资获益,官情民隐两疏通。

自是君身力补天,扬风扢雅独超然。简章已见开言路,梼杌从知化野烟。

笔并董狐钢不折,名驰司马辔相联。此中奥妙胸成竹,懔懔春秋十载前。


题赖惠川世兄玉照(清·林培张)
题注:发表于1935年作

文明人物春潮起,君独翩翩高顾视。庾梅嵇鹤羡丰姿,飒爽须眉呈茧纸。

书生结习尽删除,雅咏弦歌傲朱紫。达兼天下穷一身,勉学壶公缩地理。

人生竹帛不垂名,寄身端合画图里。万卷消磨阅世深,亚雨欧风收眼底。

不藉丹青写陶情,襟怀自有佳山水。为问伊谁尺镜中,避世避言奇男子。


  • 没有相关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