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人

清·李钟问·诗词作品

全台诗

李钟问(?~?),福建安溪人。清乾隆元年(1736)举人,李光北之子。曾任福建平和县教谕。乾隆廿一年(1756)五月转任凤山县儒学教谕。〖参考庄成《安溪县志》〈选举〉、〈人物〉,乾隆二十二年重修本。〗〈杨永智撰〉

清·李钟问·诗词作品
秋物八咏(清·李钟问)
七言律诗押元韵
题注:(此组诗收于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)。(秋山)

千山瘦削绕平原,纵目西风坐故园。一带低迷衰草色,几人憔悴晚烟痕。

峰峦已减当春黛,岵屺长销自古魂。最是不堪凭望处,翠微日日送黄昏。


秋物八咏(清·李钟问)
七言律诗押麻韵
题注:(此组诗收于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)。(秋水)

澄江入暮夕阳斜,不尽低徊一望赊。万顷风烟寒楚佩,十年消息盻仙槎。

眼前到处人心冷,镜里偏看老鬓华。欲托微词波已逝,临渊独坐怨咨嗟。


秋物八咏(清·李钟问)
七言律诗押寒韵
题注:(此组诗收于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)。(秋月)

搔首问天独倚阑,露华清切涌珠团。阚郎不起三生梦,坡老空嗟一夕寒。

长夜冰心栖海国,几家霜杵诉江干。琼楼贝阙红尘隔,此地几登自古难。


秋物八咏(清·李钟问)
七言律诗押微韵
题注:(此组诗收于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)。(秋云)

天路悠悠近紫微,孤云往反欲何依。风高鹤背千门出,雨冷龙腥半夜归。

裁锦漫誇凌汉赋,薄罗将就补寒衣。与君好结闲中伴,莫逐狂猋到处飞。


秋物八咏(清·李钟问)
七言律诗押阳韵
题注:(此组诗收于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)。(秋桂)

轻尘静处暗闻香,遥指平原是故乡。曾托孤根依素女,分将修斧趁吴郎。

枝头空说金为粟,苑内频惊夜有霜。漫道山阿容我老,喜来花信梦初长。


秋物八咏(清·李钟问)
七言律诗
题注:(此组诗收于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)。(秋柳)

西风拂柳破愁醒,旧绪依稀别帝京。落叶舟摇南北岸,疏枝长系短长亭。

寒依彭泽腰应瘦,老志灵和眼未青。莫上荒堤回首望,天涯多有怨飘零。


秋物八咏(清·李钟问)
七言律诗押尤韵
题注:(此组诗收于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)。(秋蝶)

花房飘谢怅淹留,落魄凄凉老故邱。汝已无家依草露,我来含恨吊芳洲。

香须粉翅销看尽,翠黛蛾眉怨未休。一自南园春去后,丹青迢递隔朱楼。


秋物八咏(清·李钟问)
七言律诗押鱼韵
题注:(此组诗收于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)。(秋雁)

高楼乍度雁声初,节物惊心计已疏。露下栖迟南岭月,风前冷落北来书。

长途矰缴看皆是,自古稻粱未有馀。与尔凄清同世路,峰头何日不欷歔。


  • 没有相关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