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人

清·丁宝光·诗词作品

全台诗

丁宝光(1872~1903),讳朝炳,名朝勋,字式勋、锡勖,号士雄,又号筱澄。为鹿港进士丁醴澄二子。自幼资聪敏,长辈多以大器视之。光绪十七年(1891)入彰化县学为邑庠生。光绪十九年(1893)与蔡谷元之女蔡槎结婚。丁家与蔡家为当时鹿港的名门望族,丁蔡联姻,婚礼极隆重,为时人所称羡。甲午战起,丁宝光随族人归返祖籍泉州陈埭避难;事平后,曾返鹿港,流连岁馀后又返回陈埭。此后,于当地设塾教授宗族后辈,并为陈埭家乡宗族撰写赞文、祭文,及重修祖祠、家祭、墓祭等序文,至光绪二十九年(1903)逝世止。丁氏书法娟秀,曾用馆阁体抄录〈史记本纪〉、〈圣祖御批通鉴纲目全录〉。与鹿港著名诗人洪弃生为忘年之交,两人经常吟诗唱和,诗中流露出相知相惜之情谊;亦与鹿港文人施梅樵、许志坤有来往。返鹿期间,曾加入「鹿苑吟社」,其诗文作品,有:〈诗抄〉(完稿于1893年)、〈吟香山馆什作〉、〈对联作品〉、〈论文习作集〉、〈孙太尊观风课稿〉等。〖参考赖子清《台海诗珠》,台北:赖子清自印,1982年;李昭容《鹿港丁家之研究》,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,2001年。
〗以下诗作辑录自《洪弃生先生遗书(二)。寄鹤斋乙未以后披晞集》、林文龙编《台湾诗录拾遗》。

清·丁宝光·诗词作品
新妇词(清·丁宝光)
七言绝句押支韵

静对菱花扫柳眉,妆台新样料郎知。晓誇点额红梅艳,京兆传神笔一枝。


和洪月樵见赠原韵(清·丁宝光)
题注:编者按:原题〈和诗〉,今题为编者所拟。

驱山驾海回波涛,叹君才思逾黄滔。楚词湘怨满秋水,屈子问天日慅慅。

我来东海将归去,与君剪烛忘更曙。江山离乱不可言,家国迁移岂知处。

铸错十州罗绍威,魏地日削何所归。钟仪屈作南冠隐,相对英雄泪满衣。

感君意气最磅礡,锦城岂恋蜀中乐。庾信无心赋小园,何逊有诗留东阁。

大荒晦迹又埋头,乾坤身世等泡沤。中原恢复放翁志,唐室兴亡杜甫愁。

年年萧寺怀齑饭,四海一心思治乱。五岳游踪虽未通,九寰形势已知半。

强作诗人恨且长,那堪异域托徜徉。一朝文物沦殊俗,万里江湖望帝乡。

健飞我亦伤摧抑,得子文章壮行色。台山千载有传人,大名且满江南北。


和洪茂才月樵内弟见赠韵(清·丁宝光)
题注:编者按:原题〈和诗〉,今题为编者所拟。

瀛东奇士蔚高藻,抱膝閒吟俱绝好。太息神州半陆沉,长随徐福栖仙岛。

我来海上已生桑,知君欲托烟霞老。不作蜀中扬子云,美新剧秦留文草。

故国河山举目非,功名心事今已违。化机却从南华悟,一身如蝶如梦飞。

琅环有奇谁得见,赏真君识庐山面。过访双扉借异书,放眼雄观无厌倦。

我闻洪朋夙工诗,家学传人深可期。况有茹古含今识,中西图史左右披。

书生未洗弹冠念,气冲牛斗吐光燄。可叹今无张茂先,谁发丰城地中剑。

中原时局非昔年,蚕食割据争垂涎。帝主伤心方失所,元龙应笑我求田。

叹君秃尽毛锥子,家山啸傲才如此。海外何日来虬髯,泪冷英雄肉生髀。


  • 没有相关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