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本草纲目.石部·硝石

释名
亦名硭硝、苦硝、焰硝、火硝、地霜、生硝、北帝玄珠。

子部.本草纲目.石部·硝石

气味
苦、寒、无毒。李明珍认为:应该是辛、苦、大温、无毒。

主治
头痛欲死。以硝石末吹鼻内,即愈。
心腹痛。以硝石、雄黄各一钱,研细。每点少许在眼眶内,即愈。此方名“火龙丹”。
腰腹痛。也用火龙丹。
眼红肿痛。用硝石研细,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。次早,盐水洗去。
眼目障翳。用硝石一两,熔于铜器中,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、片脑二分。点眼。
喉痹。用硝石一两半、白僵蚕一钱、硼砂半两、脑子少许,共研细,吹喉内。
伏暑泻痢,肠风下血。用硝石、硫磺各一两,白矾、滑石各半两,面粉四两,共研细,滴水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至五十丸。清水送下。
五种淋疾(一、劳淋:劳倦虚损,小便不通,小腹急痛。二、血淋:小便不出,只是下血,疼痛满急。三、热淋:小便红热,脐下急痛。四、气淋:小腹满急,尿后常有余滴。五、石淋:尿不能出,只下石砂,小腹胀痛)。用上等硝石一两,研细,每服二钱。劳淋者,用葵子末煎汤送下,通后应服补虚丸散。血淋者,热淋者,都有冷水送下。气淋者,用木通煎汤送下。石淋者,用温水送下,但须先将药末在锅内隔纸炒过。此方名“透格散”。一般小便不通者。也可服透格散,小麦汤送下。
背疽初起(恶寒,背上现疮肿瘾疹)。用硝石三两,溶开水一升中泡化。然后以厚毛巾浸水拧干 在患处。巾冷再换。
女劳黑疸(傍晚时便恶寒发热,膀胱急,小腹满,全身发黄,只是额头黑,故称“黑疸”)。用硝石、矾石(烧过),等分为末,每服一茶匙,大麦汁送下。一日服三次。服后,如小便变黄,小便变黑,即为将愈之象。

附方
硝石初煎炼时,有细芒,状如朴硝,因此也有“硭硝”之名。与来源于朴硝的硭硝是不同类的东西。(按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,朴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。)

  

  • 子部.本草纲目.谷部·酒
  • 气味(米酒)苦、甘、辛、大热、有毒。主治米酒:行药势,通血脉,润皮肤,散湿气,除风下气,解马肉、桐油毒。愈疟酒:治诸...

  • 子部.本草纲目.果部·马槟榔
  • 释名马金囊、马金南、紫槟榔。气味(核仁)苦、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难产。临时细嚼马槟榔核仁数枚,用井华水送服,不久即可分...

  • 子部.本草纲目.土部·烟胶
  • 释名此乃熏消牛皮灶上及烧瓦窑上黑土也。主治牛皮血癣。用烟胶三钱、寒水石三钱、白矾三钱、花椒一钱半,共研为末,腊猪油调...

  • 子部.本草纲目.土部·檐溜下泥
  • 附方《肘后方》曰:“蝎虿螫叮。蝎有雌雄,雄者痛在一处,以井底泥封之,干则易;雌者痛牵诸处,以瓦沟下泥封之。若无雨,以新...

  • 子部.本草纲目.草部·薄荷
  • 释名菝活、蕃荷菜、吴菝活、南薄荷 、金钱薄荷 。气味(茎叶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清上化普(利咽膈,治风热)。用薄荷 研细,...

  • 子部.本草纲目.草部·白头翁
  • 释名野丈人、胡王使者、奈何草。气味(根)苦、温、无毒。主治热痢下重。用白头翁二两,黄连、黄蘖、秦皮各三两,加水七升煮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