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本草纲目.石部·硇砂

释名
亦名 砂、狄盐、北庭砂、气砂、透骨将军。

子部.本草纲目.石部·硇砂

气味
咸、苦、辛、温、有毒。

主治
肾脏积冷,心腹疼,面青脚冷。用硇砂二两、桃仁一两(去皮)。先以酒一小碗煮硇砂,沸十多次,去掉砂石,加入桃仁涨,慢慢熬成膏,和蒸饼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热酒送下。
积年气块,脐腹疼痛。取木瓜三个,切开去瓤,将醋煮过的硇砂二两装入瓜内,晒在太阳下。到瓜烂时,研匀,加米醋五升煎浓,再加蜜收存。用时以附子末和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一丸,热酒化下。
痃癖症块(按:症状为心胸绞痛,有积块)。取桑条烧灰,淋去苦汁,晒干。另按硇砂一两和水三两的比便,把硇砂、水、灰拌合起来,使干湿适当,然后放入瓶中。放前,瓶底热灰约半寸,放后,还要将灰填盖好。如此处理完毕,再以文武火煅红。冷定取出,倒药在小竹箕上(箕上先铺好三层纸),用热水淋药,收取滤汁,淋至硇味去尽为止。保持滤汁于热灰中,常令鼓出小鱼眼小泡。待汁干后,再煅一次,取药重研,加粟饭揉成丸子,如绿豆大。每服五丸,空心服,酒送下。
反胃。用硇砂二钱,加水调和,包入荞麦面中,煅焦。冷后,剥取中间湿药。焙干一钱,配槟榔二钱、丁香二个,共研细。每服七厘,烧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,服至病愈为止。愈后吃白粥半月,还要服其他健胃药。
各种痢疾。用硇砂、丹砂各二钱半,研细。另以黄蜡半两,巴豆仁二十一粒(去膜)同在瓦罐内煮透。到豆色变紫时,取其中七粒与硇砂、丹砂共研匀,和熔蜡做成丸子,如绿豆大。每服三丸至九丸,淡姜汤送下。此方名“灵砂丹”。
月经不通,脐腹积聚疼痛。用硇砂一两、皂角五个(去皮和子,锉成末),共研为末。加头醋一大碗熬膏,又放入陈皮末三两。捣细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丸,温酒送下。
死胎不下。用硇砂、当归各半两,共研为末。分两次服,温酒调下。
喉痹口噤。用硇砂、硭硝等分,研匀,点喉部。
牙齿肿痛。用老鼠一个,剥去皮后,擦上硇砂。三日后,肉化尽。取骨,瓦上焙干,研细,加入樟脑一钱、蟾蜍二分,每用少许点牙根上,能消肿痛。
眼生弩肉。用杏仁百枚,蒸熟后去皮尖,研捣后取净汁。汁中加硇砂末一钱,水煮化。每日以汁点眼。
鱼骨鲠喉。用硇砂少许,嚼咽可下。
喝虿叮螫。用水调硇砂涂搽。
疔疮肿毒。用好硇砂、雄黄,等分为末。针刺疮口,挤去恶血后,以豆大的一撮药搽入疮中,外贴纸包好。如有毒气入腹引起呕吐时,可服“护心散”即愈。

  

  • 子部.本草纲目.草部·钩吻
  • 释名野葛、毒根、胡蔓草、断肠草、黄藤、火把花。气味辛、温、大有毒。主治脚膝痹痛,四肢拘挛,恶疮疥虫,咳逆上气,喉痹咽塞。

  • 子部.本草纲目.谷部·大豆
  • 释名菽。角名荚,叶名藿,茎名萁。气味黑大豆: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黑大豆:中风口歪。用大豆三升,熬熟,至微烟出,放入瓶中...

  • 子部.本草纲目.草部·术
  • 释名亦名山蓟、杨 、 蓟、马蓟、山姜、山连、吃力伽。术有白术、苍术两种。“古方二术通用,后人始有苍、白之分”。一般用“术”...

  • 子部.本草纲目.果部·马槟榔
  • 释名马金囊、马金南、紫槟榔。气味(核仁)苦、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难产。临时细嚼马槟榔核仁数枚,用井华水送服,不久即可分...

  • 子部.本草纲目.谷部·酒
  • 气味(米酒)苦、甘、辛、大热、有毒。主治米酒:行药势,通血脉,润皮肤,散湿气,除风下气,解马肉、桐油毒。愈疟酒:治诸...

  • 子部.本草纲目.土部·烟胶
  • 释名此乃熏消牛皮灶上及烧瓦窑上黑土也。主治牛皮血癣。用烟胶三钱、寒水石三钱、白矾三钱、花椒一钱半,共研为末,腊猪油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