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为士者,不武;善战者,不怒;善胜敌者,不与;善用人者,为之下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之力,是谓配天古之极。
善(shàn)为(wéi)士(shì)者(zhě),不(bù)武(wǔ);
善(shàn)战(zhàn)者(zhě),不(bù)怒(nù);
善(shàn)胜(shèng)敌(dí)者(zhě),不(bù)与(yǔ);
善(shàn)用(yòng)人(rén)者(zhě),为(wéi)之(zhī)下(xià)。
是(shì)谓(wèi)不(bù)争(zhēng)之(zhī)德(dé),
是(shì)谓(wèi)用(yòng)人(rén)之(zhī)力(lì),
是(shì)谓(wèi)配(pèi)天(tiān)古(gǔ)之(zhī)极(jí)。
解释翻译
这一章是上经第十八、十九章的引申,读古书不能像现在考试的是非题或填空改错那样,随便抓到一句做解,必须将前后文连起来读,才能读懂读通。
武士的精神和修养士,在我们现在看是读书人,代表了知识分子,受过教育的人。我在《论语别裁》中曾经说过,上古政治制度下的农业社会,地方上乡里之间,十个青年之中,推选一个出来为公家做事,为大众谋福利,这个被选出的人称为士。古代的士是文武两方面都要学的,止戈为武,拿武器保卫国家,所以要学武。文的方面,那个时候,教育事业都由公家政府负责,所以,上古的知识分子文武兼备。
文人的代表如孔子,孔子在画像上带剑,因为古代的文人文武并重,没有偏废。另一个观念,所谓士,代表了士卒,就是作战的战斗成员,后来古书上叫做侠客。另外武功好的人,古代称为壮士或勇士。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,不是说他们不会武功,而是说勇武之士平常并没有粗暴的行为。我们国家在军事方面的训练,是教导一个军人要行为良好,不可以有粗暴的行为,应该有士的修养。现在写武侠小说的人不一定懂得武功,更少了解士的修养,只是凭他们自己的想法去写,所以并不一定正确。
有一次大家聚会,差不多著名写武侠小说的人都在座,大家在谈笑之间,我说你们不要写太外行的话好不好!据我所知,学生有爱看武侠小说的,简直入了迷,还照着小说上描写的拳法去打,比手画脚伸拳出去,结果第二拳两个人背靠背,向空气乱打一阵。当时那本小说的作者也在座,他说我们本来不懂武功,所以乱写,把想得到的以及听来的武术名词都写上去。他又说:现在我们武术名相都写光了,把建筑工程也写上去了,很多化学药品也写上去,简直没有东西写了。但是,他们写小说还算能为社会服务,写到最高的武功,看不到粗暴的行为。
我们读《史记》的《刺客列传》,司马迁写了很多刺客,第一个刺客是荆轲。燕国的太子丹到处找刺客,要去刺杀秦始皇,有武功的人都不敢来,后来总算找到荆轲,千古留名。但是荆轲的武功,如果拿武侠小说来比较,并不算高,但是他很有勇气。另有一个真的高人,就是盖聂,他本是一位侠客,个子又小,矮矮的,很粗重的一个人。荆轲去看盖聂,轻视他言不压众,貌不惊人,要找他比武功。荆轲把剑一拔,那个样子很难看,大概胡子头发都竖起来,眼睛睁得像铜铃那么大。可是盖聂站在那里双手一叉,只用两只眼睛盯住他,荆轲的剑就拔不出来了,只好把剑还进鞘里,转身走了。所以,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上这段描写,形容荆轲只有一句话--不行。因为荆轲的神没有练好,盖聂的神把他一盖,也就是眼睛那么一看,就把他看垮掉了,他的武器就出不来了。所以,我们看了《刺客列传》、《游侠列传》,归纳的结果,就懂得善士者不武的意思。真正的大勇,有武功的高人,看不见他有粗暴的行为。那些刚刚学了三天柔道、跆拳道的人,就在手腕上包一个皮圈,站在那里斗狠,好像要打出去的样子。
第二句话很重要,善战者不怒,做一个大将军,他的修养是温和好像没有脾气,不轻易动怒。他有高度的智慧,有真正的智慧,也就是具备了战略最高中心的领导能力,所以善战者不怒。
从静制动 借力使力善胜敌者不与,善于战胜敌人的人,不给敌人任何一点机会,没有一点漏洞。比方刚才讲武功练好的人,像盖聂在那里一站,荆轲的剑就拔不出来了,这就是善胜敌者不与。盖聂的气势,荆轲没有办法抵御,虽然他动都没有动,正因为他不动,所以没有漏洞。如果一动有漏洞出来,随便你如何高明,动辄有漏洞出来,所以静如泰山就没有漏洞。不动的哲学道理,应用到人生,应用到做事做人,都要有高度的智慧去体会,并不是光看书就能做到。书是老子写的,不是我们的学问经验,我们要把老子的东西变成我们自己的才行。
善用人者为之下,善于做领导的人,要比干部姿态低下才好。这个下并不是不站在上面,是态度客气不傲慢。所谓下,历史上许多名将所秉持的行为是身先士卒。任何冒险犯难的事,我自己先来,也就是老子所说的,一切的利益由别人先拿,痛苦困难自己先来。这是善用人者为之下的道理,能够做到了,才懂得道德的真正含义,是为不争之德。《老子》上半部所讲的道,是形而上的道体,下半部专门讲用,你懂得了为之下,才懂得老子所讲的无为、不争的道理。
是谓用人之力,这句话是手段吗?也可以说是真正厉害的手段。善于用人的力,也就是太极拳善于用对方的力量。太极拳的打法,不是与人比力气的,是用人之力,借对方的力量打对方的。一般的对抗,对方一拳打过来有五十斤力量,自己起码要有五十斤力量才能对抗,甚至要六十斤、一百斤的力量才能打败对方。太极拳不是如此,太极拳是谓用人之力,对方打出五十斤力,自己只用一两之力拨动就行了。对方用全身的力量打出来一拳,只要一躲开,再用两个指头一拉,就变成一百斤力量,使对方受伤了。那就是借对方的力量,所谓四两拨千斤,也就是用人之力的道理。
或者说,老子的确是很阴险的,这是一种权术,不是道德了。其实不然,老子所说用人之力,是借力打力以完成大家的愿望。
是谓配天,这一个道理千万要记住,否则,用人之力就变成手段了。这个行为是以仁慈道德为基础的,这样了解原理,才够得上配天,与天一样的伟大。天有什么伟大呢?天何言哉!天何言哉!当人们希望下雨时不下,天也不是人们请才做的,天是生生不息的,自然的法则,是一个必然的道理,这个必然的道理,也是说明了生生不息。只有仁慈,懂得了这个仁慈--付出并不收回的道理,才懂得老子所讲的德之用,否则就学坏了,变成阴柔手段。因此,他加一句话,古之极,这是中国上古老祖宗的传统文化,至高无上的,不可变异的原则。因为它高到了极点,所以这个原则是不可以变动的。
老子 道德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