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夫原文解释翻译

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夫物或行或随;或嘘或吹;或强或羸;或载或隳。是以圣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夫原文解释翻译

将(jiāng)欲(yù)取(qǔ)天(tiān)下(xià)而(ér)为(wéi)之(zhī),

吾(wú)见(jiàn)其(qí)不(bù)得(dé)已(yǐ)。天(tiān)下(xià)神(shén)器(qì),

不(bù)可(kě)为(wéi)也(yě),不(bù)可(kě)执(zhí)也(yě)。

为(wéi)者(zhě)败(bài)之(zhī),执(zhí)者(zhě)失(shī)之(zhī)。

是(shì)以(yǐ)圣(shèng)人(rén)无(wú)为(wéi),故(gù)无(wú)败(bài);

无(wú)执(zhí),故(gù)无(wú)失(shī)。

夫(fū)物(wù)或(huò)行(xíng)或(huò)随(suí);

或(huò)嘘(xū)或(huò)吹(chuī);或(huò)强(qiáng)或(huò)羸(léi);

或(huò)载(zǎi)或(huò)隳(huī)。

是(shì)以(yǐ)圣(shèng)人(rén)去(qù)甚(shèn),

去(qù)奢(shē),去(qù)泰(tài)。


解释翻译


私心取天下的后果这一章,及后面接连的两三章,都是说明道的用,而且牵涉到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和军事哲学思想。在文学的层次上,颇有大制不割的气势。

在中国历史哲学的发展中,儒道两家的思想是同一个根源,上古的时候,儒道本不分家。像尧舜以前的黄帝,乃至黄帝以上远古史中的三皇五帝,这些古人之所以当皇帝,是不得已而为之,是真为大众来服务的。时代越向前走,这种观念就有所改变,因为人的欲望愈来愈高了,私欲一旦提高,政治上就变为家天下的制度了。

这里老子所讲的,还是上古文化公天下的制度。他所提出上古观念的政治哲学是: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这一名词所指,在中国文化观念中,可大可小,大的包括现在全世界人类思想。上古公天下的帝王,并不像后世帝王是有目的来做皇帝的,是想要纵横天下,割据城池而号令天下。这是私天下的帝王思想,与上古的明王思想,王道精神,不得已而出来为天下、为一般人谋福利是不同的。

天下神器这四个字,在文义上不是连起来的,要再加一个者和也字,成为天下者,神器也。意思是说,天下这个东西,是天下人的神器。这样照文字解释,还是不够清楚,如果说,天下这个东西,是一个神妙不可思议的东西,就更切合了。也就是后世包括的国家、政权等等,都是神妙不可思议的东西。所以不可为也,这个东西是碰不得的。

为者败之,像后世春秋战国时代的情形,尤其像秦始皇等等的做法,更具有充分的代表性。他们是以私欲为出发点,为个人的英雄思想而号令天下,最后还是要失败的。执者失之,越是私心自用,抓得越紧,抓得越牢,则失去得越快,这是拿历史哲学的眼光来看的。下面再说一个大哲学的原理。

故物或行、或随,或歔、或吹,或强、或羸,或挫、或隳。是以圣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这是老子讲宇宙的法则,宇宙的物理,只有一个共同的法则,就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。拿行来说,你向前进,当前进的力量达于极点时,就是后退。《易经》上有句话,无往不复,没有一个向前走的东西不回过来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个地球是圆形,向前走一定回复过来到本位。所以说,或行、或随,有进步就有退步。相反的,永远在退步,必定就有进步了。

或歔、或吹,歔是把气吸进来,吹是把气呼出去。所以,呼吸也是相对的。

或强、或羸,一个人的身体,是一个物理的东西,强壮到极点之后,一定会变弱。相反的,有许多人身体看似多病,但是多病的人,往往能祛病延年,虽然整天病兮兮似的,却能活得很长寿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他晓得自己多病,就会时时注意摄生调养。一个看来身体非常健康的人,有时候反而忽然死了,因为他自己觉得身体很健康,没有病,往往就忽略了保健之道,所以一下就完了。

或挫、或隳,挫是很尖锐的东西,越是尖锐的东西,毁损得也就越快。这几个原则--行、随、歔、吹、强、羸、挫、隳,是说明宇宙间一切事物,随时都在相对的变化。

举例来说,很多喜欢学《易》卜卦算命的人,当有人问某笔生意或是今年生意会不会赚钱,其实不要卜卦,答案已经告诉你了,不是赚钱就是蚀本,没有不赚不赔停留在中间的。如果一年生意做下来,算算总账,既不赚又不赔,其实年龄、光阴、精神都赔上了,这不是早赔本了吗!所以,算命卜卦,问命运好不好,答案是不好一定坏,不坏一定好。

我认为卜卦很容易,如果到街上摆一个卜卦的摊子,对来人说:老兄,我看你气色不太好,他一听就会想来算算命,第一句话就可告诉他,我算定你会破财,因为他已经破费了几十元请你看相了。所以说,天下没有不变的东西,绝不可能停留在中间的。老子现在是就大原则告诉我们这个道理。

圣人的作为后面第六十七章,老子告诉我们有三宝,现在把名称先提出来,即曰慈、曰俭、曰不敢为天下先。我们做人处世,要慈悲为怀,仁民爱物,这就是慈。俭看起来很悭吝,实际上是非常的小心谨慎。不敢为天下先,认真说来,天下万事,没有创作的事物,人也不能创作;所谓创作只是自然的因缘条件成熟了,在一个机遇下,自然会得到成功。人类若想单独创作制造,违反了自然因缘原则,是不会成功的。所以说,不敢为天下先。

道家的思想,最会捡现成的比喻。比如,儒家经常说,一个人的人格要有中流砥柱的精神,大水来了,要站在河流中间挡住。如果是这样,说不定大水会把你给冲走,水势小或者还可以砥一下,一旦大水没了顶,比人还高,那就中流不能砥柱了。

道家不是这样,道家只是因势而利导,不像儒家要中流砥柱。要晓得,大水一来,纵然用堤防把它堵住,这个地方不出毛病,流到别的地方毛病会更大,淹死人会更多。道家的做法是,预先在下游开一道沟渠,把水顺势往下疏导,水就流到大海里去了。这就是因势利导的法则。

我们对人对事也是这样,当一件事情正在火头上,不能改变的时候,硬要去改变它,除非准备做烈士,那无话可说;如果真正为了救天下人,这种方法就救不了啦,必须因势利导。等事情发展到了一定程度,一切有利因素都已具备,这时只要四两拨千斤,一个指头轻轻一拨,就把它拔过来了。天下事也是一样,整个天下也只要这样轻轻一拨,就改变了。

这一章的内容是三宝的前奏。所以圣人之道,第一去甚,甚就是过分,做人做事第一不要过分,过分一定会出毛病。第二去奢,锦上不能添花,锦上添花,毛病出得更大。第三去泰,人生没有舒服的时候,天下事也没有永远泰然不变的时候。一个人身心上不加几分劳苦,不加几分运动,舒泰太过了,各种毛病都来了。这三点道理,发挥起来很多,总结一句话,要守戒律,万事不要做得太过分。

说到这里,想到一则确有其事的故事。有一位同学得了博士学位,他国文好,英文也好,日文也好,样样都好,但样样都说得不好,国语也说得不太标准。有一天对我说:老师,你告诉我道家的道理是四个儿子。我说:道家哪里有四个儿子?搞了半天,才晓得他说的四个儿子是适可而止。老子只有三个儿子去甚、去奢、去泰,没有四个儿子。这三点也就是告诉我们万事要适可而止,如果不适可而止,超过限度那就会变,不再是原来的现象了。老子把这个哲学原理先告诉了我们。

 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八十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小国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;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,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。使民复结绳而用之。甘其食,美其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马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二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。强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。死而不亡者寿。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。强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。死而不亡者寿。知(zhī)人(rén)者(z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。衣养万物而不为主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以其终不自为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。衣养万物而不为主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以其终不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