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七十三章原文解释翻译

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。此两者,或利或害。天之所恶,孰知其故?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,坦然而善谋。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七十三章原文解释翻译

yǒng yú gǎn zé shā , yǒng yú bù gǎn zé huó 。

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。

cǐ liǎng zhě , huò lì huò hài 。

此两者,或利或害。

tiān zhī suǒè, shú zhīqígù ?

天之所恶,孰知其故?

tiān zhī dào , bù zhēng ér shànshèng, bù yán ér shànyīng, bùzhàoér zì lái , tǎn rán ér shàn móu 。

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,坦然而善谋。

tiān wǎng huī huī , shū ér bù shī 。

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

解释翻译


勇于坚强就会死,勇于柔弱就可以活,这两种勇的结果,有的得利,有的受害。天所厌恶的,谁知道是什么缘故?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。自然的规律是,不斗争而善于取胜;不言语而善于应承;不召唤而自动到来,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。自然的范围,宽广无边,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。

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。此两者,或利或害。

勇于表现刚强者易于送命,善于表现柔弱的反而能够生存。此两者都是勇,但是却由表现方式不同,结果也不同。

天之所恶,孰知其故?

这就是自然规律,可又谁知天意呢?

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,坦然而善谋。

圣人也很难判断,自然规律是不争而取得胜利,不言而万物响应,不召而众生自来,淡然筹谋天下大事。

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
自然是广大无边的,所无不包,没有一点疏失。

本章主要讲人生哲学。第一层意思是柔弱胜坚强,第二层意思是天道自然。这两层意思之间是相互沟通的。老子认为,两种不同的勇,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,一则遭害,一则存活。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只要依照自然的规律变化和发展,都会有好的结果,不会有什么漏失。在这里,老子讲了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,细细读来,颇能启迪人的心灵。

[长篇大论]

佛陀的教诲

从前有一位王子,他问他的老师–释迦牟尼佛: 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?佛陀回答说: 在你的生活之路上,你将遇到三道门,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,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。

于是,王子上路了。不久,他就遇到了第一道门,上面写着:改变世界。王子想: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,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改掉。于是,他就这样去做了。

几年之后,子又遇到了第二道门,上面写着: 改变别人。王子想: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们,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。

再后来,他又遇到了第三道门,』:面写着: 改变你自己。王子想: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。于是,他就这样去做了。

王子见到释迦牟尼佛,王子说:我已经看过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了。我懂得,与其改变世界,不如改变这个世界上的人,而与其去改变别人,不如去改变我自己。佛陀听了,微微一笑,说: 也许你现在应该往回走,再回去仔细看看那三道门。

王子将信将疑地往回走。远远地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门,可是,和他来的时候不一样,从回来的这个方向上,他看到的是门上写的: 接纳你自己。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自己时为什么总是生活在自责和苦恼之中:因为他拒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,所以他总把目光放在他做不到的事情上,忽略了自己的长处,他因此学会了欣赏自己。

王子继续往回走,他看到第二道门上写的是接纳别人。他这才明白他为什么总怨声载道:因为他拒绝接受别人和自己存在差别,所以,他总是不去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。他因此学会了宽容别人。

王子又继续往回走。他看到第一道门上写的是接纳世界。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世界时为什么连连失败:因为他拒绝承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及的,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。他因此学会了包容世界。

这时,释迦牟尼佛已经等在那里了,他对王子说: 我想,现在你已经懂得什么是和谐与平静了。

注释出处

1、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:敢,勇敢、坚强;不敢,柔弱、软弱。此句意为勇于坚强就会死,勇于柔弱就可以活命。

2、或利或害:勇于柔弱则利,勇于坚强则害。

3、是以圣人犹难之:此句已见于六十三章。

4、天之道:指自然的规律。

5、繟然:安然、坦然。

6、天网恢恢:天网指自然的范围;恢恢,广大、宽广无边。

7、疏而不失: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。
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八十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小国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;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,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。使民复结绳而用之。甘其食,美其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夫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马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二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。衣养万物而不为主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以其终不自为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。衣养万物而不为主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以其终不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