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二章原文解释翻译

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马,不如坐进此道。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?不曰:求以得,有罪以免邪?故为天下贵。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二章原文解释翻译

dào zhěwànwù zhī ào 。

道者万物之奥。

shàn rén zhī bǎo , bù shàn rén zhī suǒ bǎo 。

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

měi yánkěyǐ shì zūn , měixíngkěyǐ jiā rén 。

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

rén zhī bù shàn , hé qì zhīyǒu?

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

gù lì tiānzǐ, zhì sān gōng , suīyǒugǒng bì yǐ xiān sì mǎ , bù rú zuò jìn cǐ dào 。

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马,不如坐进此道。

gǔ zhī suǒ yǐ guì cǐ dào zhě hé ?

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?

bù yuē : qiú yǐdé,yǒuzuì yǐ miǎnxié?

不曰:求以得,有罪以免邪?

gùwéitiān xià guì 。

故为天下贵。


解释翻译


道是荫庇万物之所,善良之人珍贵它,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。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。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;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。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?所以在天子即位、设置三公的时候,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,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。自古以来,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,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;犯了罪过,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?就因为这个,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。

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

道是万物之奥,善人的珍宝(善人都将其作为立身行事的根本法。)。不善的人也不能违背它(道法),并以求用它(道法)来保全自己。

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

美言可以获得人们的尊重,美行可以令人效仿。不善之人,为何要弃之那?

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马,不如坐进此道。

立天子,置三公,双手拱抱璧玉,等驷马先行,以尊其位,不如坐进此道,以尊自然,以守自然。

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?

古人为何要重视道?依道而行?

不曰:求以得,有罪以免邪?故为天下贵。

是因为只要遵循道法依道而行,则有求必得,有罪可免,所以它是天下最可贵的。

本章再一次宣扬道的好处和作用。老子认为,清静无为的道,不但是善良之人的法宝,就是不善的人也必须保有它。所以有人认为,这一章的新意就在于指出世人在道面前应该一律平等。道保护善人,但也不抛弃不善人,它有求必应,有过必除。这是道的可贵之处。如果说在上一章,老子强调统一即和的思想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上的运用,这一章则是在人际关系上的运用。本章的目的,在于晓谕人君行无为之政。

[长篇大论]

授人以欲

一位博士,从未谈过恋爱,转眼到了而立之年,父母焦急万分,四处为他张罗相亲。一段时间过后,媒人纷纷抱怨:你家儿子是不是在诚心找对象?给他介绍的姑娘条件都不错,他也答复可以考虑,怎么每次都不见他再联系,难道还要人家女孩追他不成?父母连忙解释:儿子可能是读书读傻了,不会谈恋爱。于是,父母轮番给他讲授恋爱的方法和技巧,但毫无效果,再次约会,博士仍如木头一般笨拙。半年后,正在父母长吁短叹之时,儿子突然带回一个女朋友,并很快结婚。婚后,博士对妻子百般宠爱,一日闲谈,公婆问儿媳:我儿呆头呆脑的,你们是怎么好上的?儿媳说:他可懂浪漫呢,送我玫瑰,请我看电影,还带我吃烛光晚餐,好感动。 父母终于明白,儿子并不傻,谈恋爱也是不用教不用学的,当他有了爱的欲望,就什么方法都会了。

一位作家,到乡间体验生活,看到一位老农正在给牛喂草料。奇怪的是,老农并没有把草料铺在地上,而是全部铲到了小屋的屋檐上。看着牛辛苦地伸长脖子够草料吃,作家疑惑:干嘛不把草料放在它方便吃的地方呢?老农说:唉,这种草草质不好,我要是放在地上,这家伙只怕吃两口就不肯再吃了;放到屋檐上,让它每吃一口都觉得不容易,它反而会努力去吃,直到吃光为止。果不其然,这头牛在吃完了靠近屋檐的草料后,竟然跳起来去舔更远处的草料,直到全部嚼完方才罢休。作家顿悟:动物和人一样,太容易得到了就不懂得珍惜,不容易得到的东西,反而更想努力地去获得。这种‘求之不得,辗转反侧’的求索欲望,最能激发一个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和斗志。

一位工人,下岗后摆摊修自行车,生活十分窘迫。他想带女儿到游乐园玩,想买好东西给女儿吃,但苦于囊中羞涩,实在挤不出多余的钱。后来,到了周末,他总要带女儿到附近的豪华酒店转转。女儿很高兴,坐在大厅宽大舒适的沙发上,尽情地感受它们的柔软与华贵,专注地看着服务生彬彬有礼地招呼过往客人……就这样,他每星期都要带女儿来坐坐、看看,大堂经理终于忍不住问:不消费为何总带女儿到这里? 他笑了:我们是穷人,哪里消费得起,但是,我想让女儿知道,世上有那么多的美好和富足等着自己去追求,这种实现梦想的欲望比道理更能激励她去奋发进取。

当一个人迷茫、消沉、低落的时候,让他重新迸发生机、获得新生的最有效办法,就是赋予他欲望,爱的欲望、追求的欲望、梦想的欲望……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;授人以渔,不如授人以欲!

注释出处

1、奥:一说为深的意思,不被人看见的地方;另一说是藏,含有庇荫之意。其实两说比较接近,不必仅执其一。

2、不善人之所保:不善之人也要保持它。

3、美言可以市尊:美好的言辞,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敬仰。

4、美行可以加人:良好的行为,可以见重于人。

5、三公: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

6、拱壁以先驷马:拱壁,指双手捧着贵重的玉;驷马,四匹马驾的车。古代的献礼,轻物在先,重物在后。

7、坐进此道:献上清静无为的道。

8、求以得:有求就得到。

9、有罪以免邪:有罪的人得到道,可以免去罪过。

 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夫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八十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小国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;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,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。使民复结绳而用之。甘其食,美其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马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。强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。死而不亡者寿。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。强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。死而不亡者寿。知(zhī)人(rén)者(z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。衣养万物而不为主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以其终不自为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。衣养万物而不为主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以其终不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