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经·第二十九章原文解释翻译

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夫物或行或随;或嘘或吹;或强或羸;或载或隳。是以圣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经·第二十九章原文解释翻译

jiāngyù qǔ tiān xià érwéizhī , wújiànqíbùdéyǐ 。

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

tiān xià shén qì , bùkěwéiyě , bùkězhí yě 。

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

wèizhě bài zhī , zhí zhě shī zhī 。

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

shì yǐ shèng rénwúwéi, gùwúbài ;

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

wúzhí , gùwúshī 。

无执,故无失。

fūwù huòxínghuò suí ;

夫物或行或随;

huòxūhuò chuī ;

或嘘或吹;

huòqiánghuò léi ;

或强或羸;

huòzàihuò huī 。

或载或隳。

shì yǐ shèng rén qùshèn, qù shē , qù tài 。

是以圣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

解释翻译


想要治理天下,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,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。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,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,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,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,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,就一定会失败;强力把持天下,就一定会失去天下。因此,圣人不妄为,所以不会失败;不把持,所以不会被抛弃。世人秉性不一,有前行有后随,有轻嘘有急吹,有的刚强,有的赢弱;有的安居,有的危殆。因此,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、奢侈的、过度的措施法度。

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

想要得到天下,驾驭天下,我知道那是办不到的。

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

天下就像神器一样(这里的天下可以理解为道),既不可驾驭它,又不可得到它,驾驭它一定会失败的,得到他必然招惹跟多麻烦最终还是会失去它。

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

所以圣人无为而治,就不会失败,不去把持它,所以也不会失去。

夫物或行或随;或嘘或吹;或强或羸;或载或隳。

人和事物总是逆顺反复,或是主动的或者是被动,或者温暖或者酷寒,或者强盛或者衰亡,或者胜利或者失败。

是以圣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
因此圣人治理天下,顺其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做事,去掉一些极端,过分的设施,去奢华而归朴。

要平日可以看作老子论无为之治,对于有为之政所提出的警告,即有为必然招致失败,有为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,或者把天下据为已有。事实上,老子所讲的无为,并不是无所作为,也不是在客观现实面前无能为力。他在这里说,如果以强力而有所作为或以暴力统治人民,都将是自取灭亡,世间无论人或物,都有各自的秉性,其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,不要以自己的主张意志强加于人,而采取某些强制措施。理想的统治者往往能够顺任自然、不强制、不苛求,因势利导,遵循客观规律。

[长篇大论]

楚庄王灭蜡定心

相传楚庄王有一次打了胜仗,便在宫内宴请群臣,酒醉之际刮来一阵疾风,将宫内的所有蜡烛一下子都吹灭了,宫中一片黑暗,人们也慌乱起来。

混乱当中有人拉扯宫中的一位美女的衣裳,这位女子在挣扎中拔下了拉扯她衣裳的人的帽缨,并大声呼叫,有人行为不规,要庄王点亮火,检查帽缨。

庄王听后,不仅没有点亮灯火,反而就叫大家在黑暗中都拔下自己的帽缨,然后才点亮蜡烛,并没有追究行为不规者,他不想为这么一点小事就惩处大将,而是一直酒宴尽兴而散。

三年之后,晋国侵犯楚国,庄王带领军队应战,发现有一位武将冲锋在前,奋不顾身,在他的带动下,所有的士兵个个英勇无敌,把晋军打得大败而归。

庄王事后嘉奖那位武将,那位武将说:三年前微臣酒后失礼,使大王宽容因人而不加罪于我,臣一直想报答您的恩典。

楚庄王还是摸不着头绪,问他究竟,那位武将说:臣就是那位被宫女拔去了帽缨的人。

尧帝禅让

尧在位,天下洪水汤汤,用鲧治水,九年无功而返,又启用禹,使洪水得以治理。尧设置谏言之鼓,让天下百姓尽其言;立诽谤之木,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。他治天下五十年,问天下治与不治?百姓爱戴自己与否?左右不知,朝野不知。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,有一位老人含着食,鼓着腹,敲着土地唱道: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,帝力于我何有哉。这首古诗称作《击壤歌》。

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,在位七十年,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,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。尧问四方诸侯首领: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?四方诸侯首领说:有个单身汉,在民间。叫虞舜。于是,尧微服私访,来到历山一带,听说舜在田间耕地,便到了田间。看见一个青年,身材魁伟、体阔神敏,聚精会神地耕地,犁前驾着一头黑牛、一头黄牛。奇怪的是,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,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,隔一会儿,敲一下簸箕,吆喝一声。尧等舜犁到地头,便问:耕夫都用鞭打牛,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?舜见有老人问,拱手以揖答道: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,再用鞭打,于心何忍!我打簸箕,黑牛以为我打黄牛,黄牛以为我打黑牛,就都卖力拉犁了。尧一听,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,又有善心,对牛尚如此,对百姓就会更有爱心。

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,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,舜的谈论明事理,晓大义,非一般凡人之见。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,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。尧便决定试一试舜。尧把两个女儿娥皇、女英嫁给舜,让两个女儿观其德;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,让九个男儿观其行。把舜放进深山之中,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。舜头脑清醒,方向明确,深山之中不迷失,很快就走了出来。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,试舜三年后,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,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。

尧立七十年得舜,二十年后尧老,舜代替尧执政,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。

注释出处

1、取:为、治理。

2、为:指有为,靠强力去做。

3、不得己:达不到、得不到。

4、天下神器:天下,指天下人。神器,神圣的物。

5、执:掌握、执掌。

6、无为:顺应自然而不强制。

7、夫:一本作故。

8、物:指人,也指一切事物。

9、随:跟随、顺从。

10、觑:轻声和缓地吐气。吹:急吐气。

11、赢:赢弱、虚弱。

12、或载或隳:载,安稳。隳,危险。

13、泰:极、太。

 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八十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小国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;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,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。使民复结绳而用之。甘其食,美其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夫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马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二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。衣养万物而不为主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以其终不自为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。衣养万物而不为主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以其终不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