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事君章第十七原文解释翻译

孝经带拼音:事君章第十七

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事君章第十七原文解释翻译

子曰:「君子之事上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,故上 下能相亲也。《诗》云:『心乎爱矣,遐不谓矣,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。』」


解释翻译


孔子说:君子奉事君王,在朝廷为官的时候,要想看如何竭尽其忠心;退官居家的时候,要想看如何补救君王的过失。对于君王的优点,要顺应发扬;对于君王的过失缺点,要匡正补救;所以君臣关系才能够相互亲敬。《诗经·小雅·隰桑》篇中说:‘心中充溢着爱敬的情怀,无论多么遥远,这片真诚的爱心永久藏在心中,从不会有忘记的那一天。’

【品读】

这一章书的意思,是说明中于事君的道理。为人子女的,始于事亲,是孝的小部份,中于事君,就是在于能为国家办事,为全民服务,这是孝的大部份。所以孔子特别把事君,列于十七章。

孔子说:凡是有德有位的君子,他的事奉长官,有特别的优点。进前见君,他就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计划方略,全盘贡献。必思虑以尽其忠诚之心。既见而退了下来,他就检讨他的工作,是否有未尽到责任?他的言行,是否有了过失?必殚思竭虑来弥补他的过错。至于长官,有了美好的德行和善事,在事前就鼓励奖助,进行时,就悦意服从。如果长官有了未善之处,在事前预为匡正。既成事实,就设法补救。总之为部属的事奉长官,以能陈善闭邪,防患未然,乃为上策。若用犯颜谏诤,尽命守死为忠,不若防微杜渐于未然之为有益。为人部属的,如能照这样的事上,长官自然洞察忠诚,以义待下,所谓君臣同德,上下一气,犹如元首和四肢百骸一体,君享其安乐,臣获得尊荣,上下自能相亲相爱了。

孔子引诗经小雅篇隰桑章的这一段话说:只要为臣的一心爱君,虽地处边陲,还能说不远。这就由于他的爱出自心中,爱藏于中。故无日遗忘,虽远亦常在念。这就证明君与臣是一心之意。

【故事】孝感继母

清朝人李应麟,居云南昆明,从小温顺善良。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,便劝父亲再娶。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。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,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,百般刁难,常常对他施以棍棒。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,恭敬如初,丝毫没有抗拒之意。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,将他逐出了家门。应麟仍无怨言,每年父母生日,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。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,急忙回家进行护理,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,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,直到继母病愈。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,终使继母悔恨不已,是此母子关系改善,胜过亲生。

后人赞曰;不忧继母逐离乡,母病回家侍药汤;将弟视同亲手足,母终悔恨变慈祥

注释出处

1. 进:进见于君。指在朝中做官。

2. 退:退居在家。

3. 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:国君有美意善事,则将顺而承之,唯恐不及;君有未善之处,则匡救而正之,唯恐彰著。匡,纠正。

4. 心乎爱矣,遐不谓矣;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:引自《诗经·小雅· 隰桑篇》。内心敬爱他,何不告诉他;心里永远存着敬爱君王的真诚,那有一天会忘记呢?遐不,何不。谓,告诉。

 

  • 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纪孝行章第十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xiàojīngdài pīn yīn :jìxiàoxíngzhāng dì shí孝经带拼音:纪孝行章第十...

  • 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三才章第七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xiàojīngdài pīn yīn : sān cái zhāng dì qī孝经带拼音:三才章第七曾子曰:「甚哉,孝之大也...

  • 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卿大夫章第四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xiàojīngdài pīn yīn : qīngdàfūzhāng dì sì孝经带拼音: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,不...

  • 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感应章第十六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孝经带拼音:感应章第十六子曰:「昔者明王事父孝,故事天明;事母孝,故事地察;长幼顺,故上下 治。天地明察,神明彰矣。故...

  • 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广扬名章第十四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孝经带拼音:广扬名章第十四子曰:「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。事兄悌,故顺可移于长。居家理, 故治可移于官。是以行成于...

  • 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广至德章第十三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孝经带拼音:广至德章第十三子曰:「君子之教以孝也,非家至而日见之也。教以孝,所以敬天下之为人 父者也。教以悌,所以敬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