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谏诤章第十五原文解释翻译

孝经带拼音:谏诤章第十五

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谏诤章第十五原文解释翻译

曾子曰:若夫慈爱、恭敬、安亲、扬名,则闻命矣。敢问子从父之令,可 谓孝乎?子曰:是何言与,是何言与?

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,虽无道,不失 其天下;诸侯有诤臣五人,虽无道,不失其国;大夫有诤臣三人,虽无道,不失 其家;士有诤友,则身不离于令名;父有诤子,则身不陷于不义。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,臣不可以不诤于君;故当不义,则诤之。从父之令,又焉得为孝乎!


解释翻译


曾子说:像慈爱、恭敬、安亲、扬名这些孝道,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,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,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,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?孔子说∶这是甚么话呢?这是甚么话呢?从前,天子身边有七个直言相谏的诤臣,因此,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,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;诸侯有直言谏争的诤臣五人,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,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;卿大夫也有三位直言劝谏的臣属,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,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。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,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;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力争的儿子,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。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,如系父亲所为,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;如系君王所为,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。所以对于不义之事,一定要谏争劝阻。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,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?

【品读】

这一章书,是讲明为臣子的,不可不谏诤君亲。君亲有了过失,为臣子的,就应当立行谏诤,以免陷君亲于不义。孔子因曾子之问,特别发挥谏诤之重要性。列为十五章。

曾子因孔子讲过的各种孝道,就是没有讲到父亲有过,应该怎样办?所以问说:从前讲的那些慈爱恭敬安亲扬名的教训。我都听懂了。还有一桩事,我是不大明白的,因此大胆的问:为人子的做到不违背父亲的命令,一切听从父亲的命令,是不是可以算为孝子呢?孔子听了曾子的这一问题,就惊叹的说道:这是甚么话呢?这是甚么话呢?

孔子给曾子详加解释说,父亲的命令,不但不能随便听从,而且还要斟酌其命令,是否可行。例如上古的时候,天子为一国的元首,一日二日万几之事,元首如有善行,则亿兆人民蒙福。元首如有过失,则全民受祸。假若有七位敢于直言谏诤的部属。那天子虽然偶有差错,迹近无道,因有七位贤臣谏诤,时进忠言,勇于匡救,就不会失掉天下。诸侯若有五位谏诤的部属。改正错误。格其非心,虽无道,也不会失掉他的国。大夫是有家者,如果有三个谏诤的部属,那他虽然间有差误,这三位部属,早晚箴规,陈说可否,也不会失掉他的家。为士的,虽是最小的官员,无部下可言。假若有谏诤的几位朋友,对他忠告善导,规过劝善,那他的行为,自能免于错误,而美好的名誉,就集中在他的身上了。为父亲的,若果有明礼达义的儿女,常常谏诤他。救正他,那他不会做错事的,自然也就不陷于不义了。

无论君臣与父子,都是休戚相关的。所以遇见了不应当做的事,为子女的,不可不向父亲婉言谏诤。为部属的,不可不向长官直言谏诤。为臣子的,应当陈明是非利害,明切劝告。父亲不从,为子女的,应当婉言几谏,即如触怒被打,亦不怨恨。君如不从,为部属的,还当极谏,即如触怒受处,在所不惜,所以臣子遇见君父不应当作的事情,必须立即谏诤。彼若为人子的,不管父亲的命令是否合宜,一味听从,那就陷亲于不义,怎么还能算他是个孝子呢?

【故事】闻雷泣墓

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,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。他母亲在世的时候,生来就很胆小,惧怕雷声,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,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。母亲去世后,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、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,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,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: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,母亲不要害怕。

有诗颂曰: 慈母怕闻雷,冰魄宿夜台;阿香时一震,到墓绕千回。

注释出处

1. 谏诤:以直言劝告。

2. 若夫:发语词。

3. 安亲:父母亲安心接受儿女的孝养。即〈孝治章〉所谓「生则亲安之」。

4. 命:指示,教诲。

5. 与:语尾助词,表疑问、感叹或反问的意思。

6. 争臣:直言劝告的臣子。

7. 国:指诸侯所治邑。

8. 家:指大夫的食邑。

9. 不离:不失。

10. 令名:美名。令,美好。

 

  • 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纪孝行章第十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xiàojīngdài pīn yīn :jìxiàoxíngzhāng dì shí孝经带拼音:纪孝行章第十...

  • 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三才章第七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xiàojīngdài pīn yīn : sān cái zhāng dì qī孝经带拼音:三才章第七曾子曰:「甚哉,孝之大也...

  • 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卿大夫章第四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xiàojīngdài pīn yīn : qīngdàfūzhāng dì sì孝经带拼音: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,不...

  • 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事君章第十七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孝经带拼音:事君章第十七子曰:「君子之事上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,故上 下能相亲也。《诗》云:『心...

  • 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感应章第十六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孝经带拼音:感应章第十六子曰:「昔者明王事父孝,故事天明;事母孝,故事地察;长幼顺,故上下 治。天地明察,神明彰矣。故...

  • 经部.孝经.孝经带拼音:广扬名章第十四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孝经带拼音:广扬名章第十四子曰:「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。事兄悌,故顺可移于长。居家理, 故治可移于官。是以行成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