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史部.明儒学案.明儒学案·附案·尚宝司丞应天彝先生典

应典字天彝,号石门,永康人。正德甲戌进士。由职方司主事,仕至尚宝司丞。初谒章懋於兰江,奋然有担负斯道之志。后介黄崇明见王守仁於稽山,授以致良知之学。归而讲学五峰书院。典之论学曰:“圣贤之学,在反求诸己,而无自欺。人心本体,至虚至明,纤毫私意容受不得,如鼻之於臭,才触便觉,才觉便速除去,更无一毫容忍。古之圣贤,当生而死,当富贵而宁贫贱,以至处内外、远近、常变、得失、毁誉之间,不肯稍有所徇者,以能自见其心之本体,而勿以自欺而已。人心无声无臭,浑然天理,不能不为物欲所蔽,而本体之明,终不可泯。一念觉,若鬼神之尸其兆,上帝之宰其衷,此即是不可欺之本心,充而达之,即是尽心。孟子曰:‘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,而仁不可胜用也;人能充无穿窬之心,而义不可胜用也。’充其不欺之心,至於纤悉隐微,无所不尽,事之巨细大小,俱以一心处之,而本然之体,原是不动。此圣贤学问,紧关切要处。学者知此,工夫方有着落。若徒务外,近名窃取,口耳闻见之似,以夸於人,又或知有身心之学,模拟想像,不实践下手,自欺之罪,终恐不免。”此其论学之大概也。典为人诚悫和粹,孝友兼笃,谨言慎行,廉隅修游。黄崇明称其“笃实谦虚,刻苦好学,浙中罕俪”云。(附案)

史部.明儒学案.明儒学案·附案·尚宝司丞应天彝先生典


  • 史部.明儒学案.明儒学案·附案·杜子光先生惟熙
  • 杜惟熙字子光,号见山,东阳人。年十七,即北面一松之门。凡四岁,恍若有得,一松曰:“为学须经事变,方可自信所得。”复十年...

  • 史部.明儒学案.明儒学案·止修学案·中丞李见罗先生材
  • 李材字孟诚,别号见罗,丰城人。南京兵部尚书谥襄敏遂之子。登嘉靖壬戌进士第。授刑部主事,历官至云南按察使。金腾故患缅,...

  • 史部.明儒学案.明儒学案·甘泉学案·侍郎蔡白石先生汝楠
  • 蔡汝楠字子木,号白石,西浙之德清人。八岁侍父听讲于甘泉座下,辄有解悟。年十八举进士,授行人,转南京刑部员外郎。出守归...

  • 史部.明儒学案.明儒学案·诸儒学案上·督学黄南山先生润玉
  • 黄润玉字孟清,号南山,浙之鄞县人。幼而端方,不拾遗金。郡守行乡饮酒礼,先生观之,归而书之於册,习礼者不能过也。诏徙江...

  • 史部.明儒学案.明儒学案·崇仁学案·太仆夏东巖先生尚朴
  • 夏尚朴字敦夫,别号东巖,永丰人。从学於娄一斋谅。登正德辛未进士第。历部属、守惠州、山东提学道,至南京太仆少卿。逆瑾擅...

  • 史部.明儒学案.明儒学案·江右王门学案·县令刘梅源先生晓
  • 刘晓字伯光,号梅源,安福人。乡举为新宁令。见阳明於南京,遂禀受焉。阳明赠诗“谩道《六经》皆註脚,还谁一语悟真机。”归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