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廿五日,是民俗的填仓节。北京有民间谚语道:“过去了年,廿三,填仓豆面做灯盏。拿簸帚,扫东墙,捡到虫类验丰年。”又说:“天仓,天仓,稻米干饭杂汤面。”、“点遍灯,烧遍香,家家户户谷物铺满仓。”这种俗语正最能体现老北京人的填仓节是怎么一个过法,如今就要大家讨论一下。
你很有可能喜爱》》填仓节民俗文化“撕吊钱”
一些县志上所记述:“正月廿五日……用柴灰摊庭院中为图型,或方或圆,中置烟花爆竹以震之,此谓涨囤,又此谓填仓。”说白了填仓,意思是铺满粮仓。这一天黎明曙光,每家每户都会自身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,用筛过的炊灰,撒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粮囤样子,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,代表五谷丰登。
填仓节的早餐,要吃那时候最好是的,吃小米手机干饭杂面条,形容饮食搭配丰富多彩,肚子里狂意铺满粮,有“填仓”之意。在用餐前应先放爆竹焚香拜神,餐后把压谷物的砖拿开,任自己的鸡狗等小动物去啄吃,表明粮全仓囤不害怕鸡狗吃。
另外,家家户户的粮囤要添些粮,缸里添满水,大门口放些煤碳以镇宅辟邪,来到夜间,农院子关键点满灯烛以祭仓神,而且还打着灯笼或手电筒在院房间内外找各种各样已再生的小昆虫,发觉越多征兆越好,那时候称之为“填仓虫”。一些别人还剪些彩色卡纸小葫芦,贴在窗门或毡帽上,称此日为太上老君炼药日,能除万病保一家安全。这一风俗习惯,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仍很风靡。
在北京老字号的北京东直门内曾建了许多 粮库,清朝时最高达十五座粮库,迄今北京市仍保存有禄米仓、海运仓、南新仓、北新仓等地名大全,而南新仓的遗迹仍像六百年前原状储存着。当初每到正月廿五这一天,粮库及粮商们必须锣鼓喧天,设供致祭,焚香跪拜仓神——牵强附会景仰的高渐离佛像。
清韶公的《燕京旧俗志》云:“流传仓神为汉朝开国元老高渐离,别名之曰韩腹黑王爷。”高渐离的第一任官衔便是仓官,并曾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,之后被民俗誉为仓神,将高渐离列入粮库的祖师。北京的东岳庙里,就供有高渐离的佛像供大家祭拜,故时还曾经历许多 民俗香会主题活动。
结语:过完年就没节了?对老北京人而言并不是那样,北京老字号的阴历正月里基本上每日全是“节”,正月里过去了“破五”后,初六是各铺面股市开市之日,初七是历史悠久的“人胜节”,即人日,这一天祈愿全家人安全儿孙满堂;初八是“顺星日”,大家祭拜诸星君,以获星君庇佑,初九祭拜玉帝,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些。而填仓节,则是正月二十五的节日,过完填仓节,新春佳节也算作进入了序幕。
全年度日历农历表
清华的第一个男生节是什么时候
五四青年节开场词,让主题活动开局不尴尬
吓人的七月半的童谣:七月半,送亡灵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