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年阴历十月十五是民俗传统式的下元节,又称为“下元日”,是一个来源于当地道家信念的节日,在中国早已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,迄今全国各地在下元之时都是有拜祖祭扫等风俗习惯。那麼古代人如何过下元节呢,据历史资料,宋朝时的下元节但是有三天暑假的,那麼就要黄历吉日给你详细介绍。
每一年阴历十月十五,就是下元节,也称之为“下元日”丶“下元”。其由来与道家相关,道教有三官: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天宫赐福,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。三官的问世日各自为阴历的正月十五、七月十五、十月十五,这三天被称作“上元节”、“中元节”“下元节”。
下元节的来历,在古书中也有一定的记述。《中华风俗志》有云:“十月望为下元节,俗传水宫解厄之辰,亦有持斋念经者。”在这一天,庙宇做道场,民俗则祭拜亡魂,并祈祷下元水官解决困难。之后演化为民俗祭祀祖先、追念先祖的日子。
下元水官全名“五气三品解厄水官”,主管九江四渎、三河五海、十二溪真圣神君,执掌死魂神鬼之籍,纪录一切众生功过之条。每一年十月十五日,水官学籍,依照一切众生善与恶功过,随福受报,随孽转形。庙宇此日设斋建醮,禳解厄难,念经亡人。
对下元节的尤其高度重视,起源于崇奉道家的宋朝。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二十二记述:“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庚辰,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节,并赐请假三日,着于令。”《宋史》卷一一三则有:“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,御东角楼看花灯,赐从官饮宴。五年十月下元节,依中元例,张灯三夜。”
宋人吴自牧在《梦粱录》中也写到:“(十月)十五日,水官解厄之日,道观士庶,设斋建醮,或解厄,或荐亡。”以往在民俗,每一年下元节这一日,也有民俗匠人祭炉神的风俗习惯,这炉神便是民俗神话传说上说的太上老君。
民俗文化专家学者另外强调,下元节正值阴历十月,因为秋冬季气候特点,造成了大家心理状态转变,必须与先祖沟通交流感情而求抚慰。另外,秋天是丰收的季节,为了更好地心怀感恩先祖,大家选在在下元节祭拜老前辈,因此 下元节就伴随着时间流逝,慢慢从宗教信仰节日变成一个表述民俗文化感情的节日。
下元节 老黄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