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人觉得,端午节是毒日、恶日,需规定安全、避灾异,因此 造成了各式各样与之有关的风俗习惯。那麼,有哪儿历史悠久的端午环境卫生风俗习惯呢?就要黄历吉日带大伙儿了解一下吧,看一下古代人如何与病症、毒虫作斗争。
挖药
它是最历史悠久的端午俗之一。《夏小正》载:“此日蓄药,以蠲除有毒气体。”《岁时广记》卷二十二“采杂药”引《荆楚岁时记》佚文:“五月五日,竞采杂药,能冶疗万病。”后魏《齐民要术·杂记》中,有五月捉蟾蜍的记述,也是制药业用。
之后有许多地域均有端午节捉蟾蜍之俗,如江苏省于端午节日收蟾蜍,刺取其沫,制做中药材蟾酥;杭州人归还小朋友吃蛤蟆,说成能够降火清爽、夏无疮疖。也有在五日于蟾蜍嘴中塞墨锭,悬架起來晾晒,即成蟾蜍锭,擦抹脓疱上可使消退。
沐兰汤
端午节日洗澡兰汤是《大戴礼》记述的古俗。那时候的兰并不是如今的兰草,只是菊科的佩兰,有香味,可煎水淋浴。之后一般是煎蒲、艾等百里香冼澡。在广东省,则用艾、蒲、凤仙、白玉兰花等花草植物;在湖南省、广西省等地,则用柏叶、风大根、艾、蒲、桃叶等熬成药液洗澡。无论老老少少,全家人都洗,此俗迄今犹存,听说能冶疗皮肤疾病、去湿邪。
摘茶、制广东凉茶
在北方地区一些地域,喜于端午节采嫩落叶、山野菜叶蒸晾,做成荼叶。广东潮州一带,大家去野外山间采药草,熬广东凉茶喝。这对身心健康也是有益处。
悬钟馗像
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,在江淮地区,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,用于镇宅辟邪避邪。
唐明皇开元,自骊山讲武进宫,登革热病大,梦到二鬼,一大一小,鬼魂穿大红色无裆裤,偷杨玉环之香包和明皇的玉笛,绕殿而跑。大鬼则穿蓝袍戴帽子,抓住鬼魂,挖去其双眼,一口吞掉。明皇喝问,大鬼奏曰:臣姓钟馗,即武举不第,愿为皇上除妖魔鬼怪,明皇醒后,登革热病治愈,因此令画技吴道子,照在梦里所闻画成钟馗捉鬼之肖像,通令天地于端午节时,一律贴到,以避邪魔。
制凉茶 悬钟馗像 端午 老黄历 采茶 采药